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车辆评估 车辆评估

赣榆区二手车出售_赣榆二手车大通

tamoadmin 2024-06-09 人已围观

简介1.赣榆除了徐福 还出过哪些历史名人2.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属于哪个市哪个区3.江苏省赣榆县赣马镇的坐标是多少4.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邮编号是什么5.作文:赣榆——家乡的名人赣榆赣榆县简介赣榆县地名始见于秦,当时已置县。历史上数易其名,多更隶属,现为江苏省连云港市下辖的一个县,县人民政府驻青口镇黄海路。电话区号:0518,邮政编码:222100,行政区划代码:320721,拼音:Ganyu Xia

1.赣榆除了徐福 还出过哪些历史名人

2.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属于哪个市哪个区

3.江苏省赣榆县赣马镇的坐标是多少

4.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邮编号是什么

5.作文:赣榆——家乡的名人

赣榆区二手车出售_赣榆二手车大通

赣榆

赣榆县简介赣榆县地名始见于秦,当时已置县。历史上数易其名,多更隶属,现为江苏省连云港市下辖的一个县,县人民政府驻青口镇黄海路。电话区号:0518,邮政编码:222100,行政区划代码:320721,拼音:Ganyu Xian。赣榆县驻地:青口镇 中心坐标:北纬34°50',东经119°07' 面积1408平方千米 2004年底,总人口107.09万人 地理 东滨黄海的海州湾,海岸线长62.5公里,北临山东省日照市和临沂市,西临江苏省徐州市,南靠连云港市区。最高点为著名的革命教育圣地抗日山。人口 旧石器时代,赣榆就有原始人居住。西汉天始元年(公元1年)至清宣统二年(1910年)的1909年间,人口从2万余人增至36万余人。汉代至元人口西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琅琊郡辖赣榆等51县,共228960户,1079100人。南北朝宋大明八年(464)时,东海郡辖赣榆等2县,共2411户,13941人。唐天宝元年(742),东海郡辖怀仁等4县,共28549户,184009人。元至元二十七年(1290),淮安路辖赣榆等12县,共91022户,547377人。 明朝人口明代赣榆人口增长缓慢,可考数据从景泰三年(1452)的7138户、55484人到天启四年(1624)的6923户、81111人。 清朝到民国年间人口清朝疏于人口统计,从顺治元年(1644)的15221个男丁到宣统二年(1910)的364989总人口。民国时国家,民国28年日本侵略军占据赣榆半壁江山,人口无法统计。民国元年(1912)共有462888人,民国33年(1949)共有405656人。 建国后的人口1990年全县共有247730户,951016人,比1949年人口数增长了109.35%,年增长1.82%。从1977年开始,非农业人口比例增大。第一次人口普查(1953.7.1),全县共484243人;第二次人口普查(1964.7.1),全县共588729人;第三次人口普查(1982.7.1),全县共794893人;第四次人口普查(1990.7.1),全县共947520人;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尚不知;2004年底,总人口107.09万人。 行政区划目前的行政区划2004年底辖18个镇。青口镇 92.80平方公里,人口165024人;柘汪镇 72.30平方公里,人口51650人;石桥镇 73.43平方公里,人口60429人;金山镇 70.00平方公里,人口47420人;黑林镇 87.98平方公里,人口42766人;厉庄镇 61.30平方公里,人口34179人;海头镇 79.00平方公里,人口79739人;塔山镇 84.98平方公里,人口65236人;赣马镇 84.30平方公里,人口82820人;班庄镇 90.48平方公里,人口55710人;城头镇 66.70平方公里,人口48511人;门河镇 48.54平方公里,人口35724人;城西镇 45.27平方公里,人口45299人;欢墩镇 79.00平方公里,人口38816人;宋庄镇 31.20平方公里,人口26260人;沙河镇 131.56平方公里,人口114645人;墩尚镇 47.44平方公里,人口37749人;罗阳镇 37.33平方公里,人口35609人。此处乡镇面积人口为2004年统计数据。历史建置赣榆县城,旧石器时代已有人居住。夏、商属东夷,周属莒、祝其2国。秦已有赣榆地名。汉树赣榆、祝其、利城3县,南北朝置为怀仁县,隋、唐、宋因之,金大定七年(1667)复名赣榆县,元、明、清、民初无变。民国34年(1945)曾改名竹庭县,1950年复名赣榆县至今。基层政权,金、元置镇、乡;明置4乡,15社,56里;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并为30镇;宣统二年(1910)合为8区,大称市,小称乡;民国23年(1934)编为8区,122乡镇,836保。民国31年初,撤销乡,村直隶于区,全县置为12个区。建国初年,区划无变。1951年5月,改以序号名区。1956年2月,调整为8区,1镇,66乡。1957年8月始撤区并乡,至1958年4月,置为24乡、1镇,389个农业合作社。同年9月,实行政社合一,全县建为25个人民公社,152个生产大队,1160个生产小队。1962年,划小各人民公社的基本核算单位,全县置29个人民公社,1个公社级带队水库管理处,715个生产大队,3016个生产队。1983年7月,各人民公社一律改为乡,生产大队改为村,生产队改为村民小组。1990年,全县共置10镇、19乡、一个乡级水库管理处,761个村民委员会、4个工区、8个居民委员会,3267个村民小组。20世纪90年代末,逐渐改乡为镇,目前全县共18个镇,1个园艺场(沙河子园艺场),1个盐场(青口盐场),1个海洋经济开发区(江苏省赣榆海洋经济开发区)。 自然环境赣榆县地处中国一级大地构造单元秦岭褶皱系武当——大别隆起的东延部分苏胶隆起带上。境内地貌,西、北部为低山丘陵区,高程在35米以上,最高364.4米;东濒海州湾,海岸线长47公里,沿海海积平原高程0.5~3米;过渡带为陇岗洼地和河湖堆积平原。全县有山37座、岭61座、河18条,总面积1402.5平方公里。土壤有棕壤、砂礓黑土、潮土、盐土4类9亚类16属33种。植被属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南端,以人为植被为主,自然落叶阔叶林、常绿针叶林为辅。植物有169科657属1062种;动物有16纲,以水生动物与家畜禽为主。矿产以非金属矿产为主,花岗石、大理石、蛇纹石、瓷石、硅石、榴辉岩、黄砂、矿泉水储量丰富。气候属暖温带季风气候,春(3~5月)、夏(6~8月)、秋(9~11月)、冬(12~2月)四季分明。夏季属海洋性气候,冬季带有大陆性气候特征。全年多风,以偏东风为主。自然灾害洪灾 涝灾 潮灾洪灾民国29年至1964年有15年受灾,几率为60%,平均每次受灾农田面积24.52万亩。建国后经过整治,情况好转。涝灾赣榆地区涝灾多发生于夏至到处暑之间。潮灾潮灾有三:海水内浸,潮水倒灌,大潮上岸。旱灾赣榆县一般年降水量小于蒸发量,加之降水集中,造成大量径流流失,干旱几率很高。地震清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1668年7月25日),郯庐断裂带发生8.5级地震,震中距赣榆县十几公里。赣榆县地震烈度10级,县城内仅大成殿未倒。之后发生有感地震17次、1975~1984年间,发生0.5~1.7级无感小震5次。 历史赣榆在秦代即建制为县。春秋时期,孔子相鲁会齐候于夹谷山,至今仍有孔子登临处、子贡晒书台等遗迹。中国东渡日本第一位使者秦代方士徐福由赣榆登船向日本进发。沿革赣榆县地夏以前属九夷,商属人(夷)方,西周归莒、祝其2国,春秋属莒、郯,周贞定王元年(前468)归越,安王二十三年(前379)越都迁吴后,为齐、楚2国争夺,唯强都者所有。赣榆地名始于秦(或作“赣揄”),当已置县,隶琅琊郡。前汉在境内置3县,赣榆县治今盐仓城,属琅琊郡;祝其县治今古城,利城县治今利城,同属东海郡。平帝元始元年(公元元年),以赣榆县2000户为扶德侯马宫食邑,县治徙郁洲。新莽时宫死国除地还于县,仍治郁洲。后汉章帝建初五年(80)归东海国。献帝建安三年(198)废赣揄县而升利城为郡,三国魏文帝黄初六年(225)利城郡废为县。晋武帝太康元年(208)复置赣榆县,治艾不城,与祝其、利城同属东海郡。东晋时县为南北交争之地,归属不定,至安帝义熙五年(409)复属晋。南北朝初属刘宋,明帝泰始五年(469)县北部归魏,义塘戍以南仍属刘宋,泰始六年(470)于赣榆县侨置青、冀2州。萧梁武帝中大通二年(530)于今县地置怀仁县,隶南北2青州。东魏孝静帝武定七年(549)归魏,置义塘(郭下)、归义、怀仁3县属南青州义塘郡;上鲜(郭下)、洛要2县属海州武陵郡;赣榆(郭下)、安流、广饶、下密4县属海州东海郡。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废武陵、义塘2郡,以上鲜、洛要、归义、义塘4县入怀仁县,隶海州。唐高祖武德四年(621)置新乐,怀仁、利城、祝其等9县隶海州,东海、青山、石城、赣榆4县隶环州。六年,省新乐人祝其。八年省祝其、利城入怀仁,废环州,以属县入东海。唐末藩镇割据,海州属兖郓青密节度,昭宗光化二年(899)归准南。五代属南唐,周世宗显德五年(958)入于周。宋代怀仁属准南东路海州,高宗建炎四年(1130)入于金,世宗大定七年(1167)改怀仁为赣榆。元改海州为淮安路海宁州,赣榆属之。明洪武元年(1368)海宁州复名海州,领赣榆县,属直隶准安府。清初赣榆县隶江南省淮安府,世宗雍正二年(1724)升海州为直隶州,赣榆隶之。民国元年(1912)废直隶州,赣榆县属江苏省,民国23年属东海专署。民国28年侵华日军置赣榆县伪政府隶伪淮海特别区(后改为省)。民国29年11月30日,赣榆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隶山东省滨海专署。次年1月,国民党赣榆县政府流亡外地,不久解体,民国33年12月在新浦重新成立。民国34年1月,割赣榆、莒南、日照3县边区置芦山县。9月,日本投降,伪县政府解体;赣榆县抗日民主政府进驻青口镇,自此作为县治;芦山县撤消,属区归还原建制。11月26日,赣榆县改名竹庭县。民国36年2月,国民党赣榆县政府移驻墩尚镇,次年6月14日流亡新浦,11月7日解体。1950年10月,滨海专署改称临沂专署,竹庭县复名赣榆,仍隶之。1953年1月赣榆县划归江苏省,隶徐州专区,1983年3月改隶连云港市至今。 军事 4.2.1 周至清历代兵事赣榆地区位于中原要道,素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周至清间,共发生大型战役18次。4.2.2 民国时军事民国元年(1912年)1月8日,土匪占领赣榆城;民国18年夏,大刀会围攻大沙河镇;民国21年6月26日,土匪血洗范家官庄;民国23年4月2日,刘黑七匪军洗劫赣榆城;民国24年7月,江苏、山东两省保安部队会剿土匪民国26年(1937)至民国29年,国共合作,共同对抗侵略赣榆的日本飞机及路面部队民国29年,董毓佩政权覆灭民国29年,中国***领导下的八路军一一五师教导二旅发动青口战役民国30年~31年,发动五次反日伪军“治安强化运动”民国32年,小沙东海战民国32年11月初,滨海军区发动赣榆战役,此次战役取得辉煌胜利,并被撰文于次日《延安日报》头版头条发表民国28年~33年,反日伪军“伪化”、“突击”民国28年~34年,海岸线争夺战民国34年,山东解放军二师和独立三旅发动全面反击,赣榆县全境解放 著名人物徐福裴天佑刘守良倪长犀 教育 4.4.1 历史上的教育赣榆县怀仁书院重建于清乾隆六十年(1795),光绪二十五年(1899)改为县高等小学堂赣榆县选青书院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募建,光绪二十五年(1899)改为县初等小学堂赣榆县溯沂书院清光绪十三年(1887)建立,民国元年改为太和市第一国民小学4.4.2 当前的教育4.4.2.1 幼儿园主要幼儿园有:赣榆县实验幼儿园前身为赣榆县直属机关幼儿园(1959年建立),2001年后陆续建立分园,现共有三个校区赣榆县海头镇中心幼儿园1976年建立赣榆县财贸幼儿园1979年建立,位于青口镇4.4.2.2 小学主要小学有:赣榆县实验小学始建于民国37年,初名青口镇隆嘉巷初级小学。1950年改成青口镇西门里初级小学,1953年并入青口小学为二部,1959年改为赣榆县师范学校附属小学。1962年迁入停办的赣榆师范学校校址,改为青口公社北门外小学,1972年改为赣榆县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1982年改为赣榆县实验小学,位于文化路。2000年左右扩建,将附近的青口第二中学校址并入。赣榆县青口镇中心小学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五年,称青口官立初等小学堂,民国2年改称青口区立第一国民学校,后经多次改名,于抗战胜利后改为青口镇中心小学。[[赣榆县赣马中心小学]清光绪二十五年建立 ,校址位于怀仁书院,原名赣榆县官立高等小学堂4.4.2.3 中学主要中学有:江苏省赣榆高级中学建于民国12年,原名赣榆县立初级中学,校址在城里(现赣马镇)怀仁书院,民国16年停办,民国27年重办,民国28年因县城被日军占领而停办,民国32年,伪政府在青口镇重办,抗战胜利前夕停办。1952年,县人民政府在青口镇重建赣榆县初级中学。1958年增设高中班,改名赣榆县中学,位于黄海路。2000年高中初中分离,初中部称赣榆县实验中学,位于原址,高中部称江苏省赣榆高级中学,在环城北路建立新校区。江苏省赣榆高级中学是国家示范高中、江苏省首批四星级高中,简称“省赣中”,到2006年已经是高考本一、本二上线数、上线率、高分段人数、学科优分率和综合评估连续8年高居连云港市首位,实现了“八连冠”。在全省具有相当的影响力。 江苏省赣榆高级中学网址赣榆县实验中学赣榆县实验中学自分离后位于原址,其历史从2000年算起。2002年,全县受“教育产业化”影响,包括实验中学在内的很多优秀学校被以极低的价格出售,赣榆县实验中学原址被另用建立赣榆县外国语学校,赣榆县实验中学改在黄海路较偏远处另建校园。2004年,赣榆县4家被出售的学校的教师开始罢课事件,因为私营学校使其养老等利益收到损害,罢课维持了3天,省领导下批示:除外国语学校外其余“私营”学校收为国有。赣榆县实验中学中考成绩稳定,逐渐成为全县最优初中。赣榆县外国语学校赣榆县的私营学校,目前成绩略次于实验中学,并有下降之势。赣榆县城头高级中学赣榆县厉庄高级中学 4.4.2.4 其他教育赣榆县职业技术学校赣榆县商业学校连云港广播电视大学赣榆县分校等等 旅游海州湾旅游度假区 被誉为“江苏北戴河”抗日山 革命教育基地 特产板栗花生山楂对虾紫菜

赣榆除了徐福 还出过哪些历史名人

▲胡松年(1086—1146年),字茂老,海州怀仁(今赣榆县)人。他忧刚国忧民,为官清正。在出任平江(今苏州)知府时,人还未到任所,贪官污吏、土豪劣绅便闻风敛迹。他到任以后,在大街上张榜公布兴利除害等17件大事,让广大百姓献计献策,监督执行,深受人民拥护爱戴。他曾多次上书朝廷,建议坚决抗金,大造战船,建立水军,加强长江防线,得到朝廷的赏识。朝廷要派人出使金国,不少人人感到疑虑和害怕,胡松年挺身而出,接受朝廷出使金国的任命。在金国朝廷上,不顾个人安危,不辱使命,出色地维护了国家和民族的尊严。因主战有功,被提升为吏部尚书权参知政事。朝廷每次给予他的赏赐,都以“军兴费广”为由拒受。有人劝他积蓄点钱财,留给子孙,他都以“儿孙自有儿孙福”、“给子孙留财产,会助长子孙懒惰”的道理,婉言谢绝。他的高风亮节、优良品质,备受时人的尊敬和后代的赞誉。秦桧当政时.胡松年从不“曲意阿附”。宋绍兴五年,胡松年因遭攻讦而引疾辞职,改任宣州知州。绍兴十六年(1146年)胡松年病逝,后迁葬故里。 ▲裴天祐,字顺之,号鹤州,明赣榆县人。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中进士,历任建安县(今福建建瓯)令、监察御史、大理寺卿、光禄寺正卿等官职。他清正廉明,执法如山,得到朝野一致赞誉。后因朝廷腐败,弃官还乡后,撰写《鬻儿行》长诗,著成《拙逸亭稿》,并校正张峰所撰的《隆庆海州志》。去世后,其墓志由御史何宽撰文,潘季驯书写。 ▲倪长犀(1631一1688年),字六通,赣榆县倪家林村(今赣榆县土城乡倪林村)人。 清康熙二年(1663年)癸卯科举人,康熙十二年(1673年)癸丑科殿试中进士。历任河南仪封(今兰考县)、湖北谷城知县。 康熙七年六月(1668年7月25日)郯城发生8.5级地震,倪长犀作《地震记》一篇,记述较蒲松龄等有关诗文至为详备。曾受知县俞廷瑞之聘总纂《康熙赣榆县志》。《中国方志大辞典》称该志“采集社会现实材料,文献价值较高”。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卒于知县任所,年58岁。倪长犀善书法、篆刻,工五、七言律诗,著有《栎天阁诗存》一辑。 ▲许鼎霖(1857一1915年),字九香,赣榆县人。光绪八年(1882年)中举,光绪十六年(1890年)受命为内阁中书,充本衙门撰文。光绪十九年(1893年)为秘鲁领事官。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至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调皖先后任盐运使、庐州知府、署理风阳知府、大通税监、安徽道员,代理芜湖道署务。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调浙江省任洋务局总办。宣统二年(1911年)初任本溪湖煤铁公司督办、盐政正监督、奉天交涉使。1914、1915年任苏北荡营垦务督办、江北贩务主办。 许鼎霖曾参加“君主立宪”运动,光绪二十二年(1906年)他组织项备立宪公会任会董。宣统元年(1909年)9月筹办江苏省咨议局任总会办,宣统二年(1910年)又充任北京资政院议员。宣统三年(1911年)任资政院总裁数日。1913年初加入国民党,为江苏省议会议员。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八月,许鼎霖和南通的张謇创办耀徐玻璃公司,和严信厚等在海州创办海丰面粉公司。宣统二年(1910年),许鼎霖创办赣丰机器油饼厂。此外,又分别与张謇、严信厚合伙经营镇江开成铅笔罐厂、赣榆海赣垦牧公司、上海同利机器纺织洋线麻袋公司、上海大达外江轮船公司,并向北京博利呢革厂、景德镇江西瓷业公司等企业投资,被誉为实业界“江北名流”。清政府多次予以嘉奖。 ▲周藩西(1884—1953年),名元屏,赣榆县人。博学多才,长于金石、医药,成年后专攻中医。擅长伤寒、妇科、儿科等疾病的治疗。1916年,周藩西参加中医师考核,获得行医执照,在哈尔滨市悬壶开诊。 1922年,周藩西定居新浦行医,精心治愈许多疑难疾病患者。 1931年,新浦霍乱流行,周藩西用针刺和黑锡丹治疗,救活了不少病人。其医著有:《中医初学捷径》、《辽东药物粗识》,批注《伤寒论》、《金匮要略》等。 周藩西对金石、书法也颇有造诣,其作品编为《周藩西先生遗墨》出版。 ▲朱爱周(1902—1940年),名秉莲,字爱周,赣榆县罗阳人。1918年考入江苏省立第十一中学,1922年考入北平高等警官学校毕业后历任国民党灌云、盐城县公安局长,赣榆县常备大队长,江苏省第三水警区区长,赣榆县长等职,在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下,他号召全县各阶层人民团结对日,共赴国难。他聘请师资筹建赣榆中学,号召青年一面学习文化知识,一面进行抗日救亡宣传。1938年4月,朱爱周领导地方武装,配合万毅指挥的五十七军六六七、六六八团,粉碎了伪军刘桂棠、张宗元部的进攻。1936年2月,日军进犯海州,赣榆形势危急,朱爱周果断开狱释囚,并亲为训话,后来这些人均加入了抗日队伍。2月27日,赣榆失守后,朱爱周采纳***人的建议,依托鲁南丘陵地带,开展全县抗日游击战争,组建赣榆县常备总队,自任总队长。是年,县常备总队扩编成拥有3000人武装的常备旅,朱爱周任旅长。他和八路军配合作战,多次重创故人。 朱爱周非常重视同***的合作,学习宣传中共统战政策和游击战争思想,甚至在国民党掀起高潮、派人监视他时,仍坚持国共合作,使中共在赣榆的抗战工作未受影响。 1940年3月21日夜,日军偷袭赣榆县政府和保安旅驻地韦家岭时,朱爱周壮烈殉国,时年39岁。1983年11月,江苏省人民政府追认朱爱周为革命烈士。 ▲朱智贤(1908一1991年),字伯愚,赣榆县赣马人。教育、心理学家。1930年,中央大学教育系毕业后赴日留学,考取东京帝国大学文学部大学院教育学系研究员。抗日战争开始后,他回国在高校任教。先后任香港达德学院教授、教务长兼中山学院院长,华北人民政府教育部教科书编审委员兼教育组长,全国著名心理学杂志《心理学报》编委,《心理发展与教育》杂志主编,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主任、儿童心理研究所所长。他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博士研究生导师。 朱智贤一生发表重要论文有《儿童教养之实际入》、《小学学生出席与缺席问题》、《小学行政新论》等50多篇;出版著作有《民众教育实施法》、《通告讲波实施法》、《小学研究工作实施法》、《心理学常识漫话》、《表年心理》、《儿童心理学》等18部。其中《儿童心理学》被公认是我国第一部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吸收国内儿童心理学成果、体现我国当代学术水平的儿童心理学教科书。他曾负责国家重点项目《心理学大词典》、《中国心理学发展特点及教育》的主编工作,还翻译了日本、苏联有关心理学的著作。 ▲符竹庭(1912一1943年),江西省广昌县人。1927年加入共青团,1928年参加红军,并转为中共党员。 1929年后,历任中央红军独立二团大队政委、红三军第七师特务团政委、七师二十一团政委、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六八六团政治处主任等职。参加举世闻名的长征和平型关大战。 1939年秋,符竹庭与肖华等率部转入鲁西,与杨勇、肖华一起创建鲁西抗日根据地。1940年秋,符竹庭率部转入鲁南,任一一五师教导三旅政治部主任;年底,调任一一五师教导二旅政治委员,兼鲁南区党委书记。1941年春,符竹庭率教导二旅进入山东滨海地区;3月,率教导二旅及山东纵队二旅一部,成功他发动了青口奔袭战,建立了滨海抗日根据地。1943年1月,符竹庭与曾国华率教导二旅,攻克日冠在鲁南的重要据点郯城,彻底粉碎日寇对我滨海区的扫荡。1942年4月,符竹庭任滨海军区政委、滨海区党委书记。11月19日在罗荣桓同志领导下,符竹庭与陈士榘率部攻克赣榆县城,获赣榆战斗大捷。 赣榆城被攻克后,我军区机关迅速转移到赣榆县西北部山区,符竹庭于11月26日晨,在马旦头村南遭道敌人伏击偷袭,壮烈牺牲,年仅31岁。符竹庭牺牲后,遗体安葬于赣榆县抗日山(马鞍山)烈士陵园。为纪念符竹庭,1945—1950年赣榆县曾改名竹庭县。 ▲王玖兴(1916年一2003年1月4日),赣榆县海头镇人。1936年,考入国立中央大学(南京大学前身)心理学系。1937年,转武汉大学哲学教育系学习。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属于哪个市哪个区

胡松年(1086—1146年),字茂老,海州怀仁(今赣榆县)人。他忧刚国忧民,为官清正。在出任平江(今苏州)知府时,人还未到任所,贪官污吏、土豪劣绅便闻风敛迹。他到任以后,在大街上张榜公布兴利除害等17件大事,让广大百姓献计献策,监督执行,深受人民拥护爱戴。他曾多次上书朝廷,建议坚决抗金,大造战船,建立水军,加强长江防线,得到朝廷的赏识。朝廷要派人出使金国,不少人人感到疑虑和害怕,胡松年挺身而出,接受朝廷出使金国的任命。在金国朝廷上,不顾个人安危,不辱使命,出色地维护了国家和民族的尊严。因主战有功,被提升为吏部尚书权参知政事。朝廷每次给予他的赏赐,都以“军兴费广”为由拒受。有人劝他积蓄点钱财,留给子孙,他都以“儿孙自有儿孙福”、“给子孙留财产,会助长子孙懒惰”的道理,婉言谢绝。他的高风亮节、优良品质,备受时人的尊敬和后代的赞誉。秦桧当政时.胡松年从不“曲意阿附”。宋绍兴五年,胡松年因遭攻讦而引疾辞职,改任宣州知州。绍兴十六年(1146年)胡松年病逝,后迁葬故里。

▲裴天佑,字顺之,号鹤州,明赣榆县人。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中进士,历任建安县(今福建建瓯)令、监察御史、大理寺卿、光禄寺正卿等官职。他清正廉明,执法如山,得到朝野一致赞誉。后因朝廷腐败,弃官还乡后,撰写《鬻儿行》长诗,著成《拙逸亭稿》,并校正张峰所撰的《隆庆海州志》。去世后,其墓志由御史何宽撰文,潘季驯书写。

▲倪长犀(1631一1688年),字六通,赣榆县倪家林村(今赣榆县土城乡倪林村)人。

清康熙二年(1663年)癸卯科举人,康熙十二年(1673年)癸丑科殿试中进士。历任河南仪封(今兰考县)、湖北谷城知县。

康熙七年六月(1668年7月25日)郯城发生8.5级地震,倪长犀作《地震记》一篇,记述较蒲松龄等有关诗文至为详备。曾受知县俞廷瑞之聘总纂《康熙赣榆县志》。《中国方志大辞典》称该志“采集社会现实材料,文献价值较高”。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卒于知县任所,年58岁。倪长犀善书法、篆刻,工五、七言律诗,著有《栎天阁诗存》一辑。

▲许鼎霖(1857一1915年),字九香,赣榆县人。光绪八年(1882年)中举,光绪十六年(1890年)受命为内阁中书,充本衙门撰文。光绪十九年(1893年)为秘鲁领事官。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至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调皖先后任盐运使、庐州知府、署理风阳知府、大通税监、安徽道员,代理芜湖道署务。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调浙江省任洋务局总办。宣统二年(1911年)初任本溪湖煤铁公司督办、盐政正监督、奉天交涉使。1914、1915年任苏北荡营垦务督办、江北贩务主办。

许鼎霖曾参加“君主立宪”运动,光绪二十二年(1906年)他组织项备立宪公会任会董。宣统元年(1909年)9月筹办江苏省咨议局任总会办,宣统二年(1910年)又充任北京资政院议员。宣统三年(1911年)任资政院总裁数日。1913年初加入国民党,为江苏省议会议员。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八月,许鼎霖和南通的张謇创办耀徐玻璃公司,和严信厚等在海州创办海丰面粉公司。宣统二年(1910年),许鼎霖创办赣丰机器油饼厂。此外,又分别与张謇、严信厚合伙经营镇江开成铅笔罐厂、赣榆海赣垦牧公司、上海同利机器纺织洋线麻袋公司、上海大达外江轮船公司,并向北京博利呢革厂、景德镇江西瓷业公司等企业投资,被誉为实业界“江北名流”。清政府多次予以嘉奖。

▲周藩西(1884—1953年),名元屏,赣榆县人。博学多才,长于金石、医药,成年后专攻中医。擅长伤寒、妇科、儿科等疾病的治疗。1916年,周藩西参加中医师考核,获得行医执照,在哈尔滨市悬壶开诊。

1922年,周藩西定居新浦行医,精心治愈许多疑难疾病患者。

1931年,新浦霍乱流行,周藩西用针刺和黑锡丹治疗,救活了不少病人。其医著有:《中医初学捷径》、《辽东药物粗识》,批注《伤寒论》、《金匮要略》等。

周藩西对金石、书法也颇有造诣,其作品编为《周藩西先生遗墨》出版。

朱爱周(1902—1940年),名秉莲,字爱周,赣榆县罗阳人。1918年考入江苏省立第十一中学,1922年考入北平高等警官学校毕业后历任国民党 、盐城县公安局长,赣榆县常备大队长,江苏省第三水警区区长,赣榆县长等职,在中国CP 爱赣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下,他号召各阶层人民团结对日,共赴国难。他聘请师资筹建赣榆中学,号召青年一面学习文化知识,一面进行抗日救亡宣传。1938年4月,朱爱周领导地方武装,配合万毅指挥的五十七军六六七、六六八团,粉碎了伪军刘桂棠、张宗元部的进攻。1936年2月,日军进犯海州,赣榆形势危急,朱爱周果断开狱释囚,并亲为训话,后来这些人均加入了抗日队伍。2月27日,赣榆失守后,朱爱周采纳爱赣榆人的建议,依托鲁南丘陵地带,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组建赣榆县常备总队,自任总队长。是年,县常备总队扩编成拥有3000人武装的常备旅,朱爱周任旅长。他和八路军配合作战,多次重创故人。

朱爱周非常重视同赣榆的合作,学习宣传中共统战政策和游击战争思想,甚至在国民党派人监视他时,仍坚持国共合作,使中共在赣榆的抗战工作未受影响。

1940年3月21日夜,日军偷袭赣榆县政府和保安旅驻地韦家岭时,朱爱周壮烈殉国,时年39岁。1983年11月,江苏省人民政府追认朱爱周为革命烈士。

▲朱智贤(1908一1991年),字伯愚,赣榆县赣马人。教育、心理学家。1930年,中央大学教育系毕业后赴日留学,考取东京帝国大学文学部大学院教育学系研究员。抗日战争开始后,他回国在高校任教。先后任香港达德学院教授、教务长兼中山学院院长,华北人民政府教育部教科书编审委员兼教育组长,全国著名心理学杂志《心理学报》编委,《心理发展与教育》杂志主编,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主任、儿童心理研究所所长。他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博士研究生导师。

朱智贤一生发表重要论文有《儿童教养之实际入》、《小学学生出席与缺席问题》、《小学行政新论》等50多篇;出版著作有《民众教育实施法》、《通告讲波实施法》、《小学研究工作实施法》、《心理学常识漫话》、《表年心理》、《儿童心理学》等18部。其中《儿童心理学》被公认是我国第一部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吸收国内儿童心理学成果、体现我国当代学术水平的儿童心理学教科书。他曾负责国家重点项目《心理学大词典》、《中国心理学发展特点及教育》的主编工作,还翻译了日本、苏联有关心理学的著作。

▲符竹庭(1912一1943年),江西省广昌县人。1927年加入共青团,1928年参加红军,并转为中共党员。

1929年后,历任中央红军独立二团大队政委、红三军第七师特务团政委、七师二十一团政委、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六八六团政治处主任等职。参加举世闻名的长征和平型关大战。

1939年秋,符竹庭与肖华等率部转入鲁西,与杨勇、肖华一起创建鲁西抗日根据地。1940年秋,符竹庭率部转入鲁南,任一一五师教导三旅政治部主任;年底,调任一一五师教导二旅政治委员,兼鲁南区党委书记。1941年春,符竹庭率教导二旅进入山东滨海地区;3月,率教导二旅及山东纵队二旅一部,成功他发动了青口奔袭战,建立了滨海抗日根据地。1943年1月,符竹庭与曾国华率教导二旅,攻克日冠在鲁南的重要据点郯城,彻底粉碎日寇对我滨海区的扫荡。1942年4月,符竹庭任滨海军区政委、滨海区党委书记。11月19日在罗荣桓同志领导下,符竹庭与陈士榘率部攻克赣榆县城,获赣榆战斗大捷。

赣榆城被攻克后,我军区机关迅速转移到赣榆县西北部山区,符竹庭于11月26日晨,在马旦头村南遭道敌人伏击偷袭,壮烈牺牲,年仅31岁。符竹庭牺牲后,遗体安葬于赣榆县抗日山(马鞍山)烈士陵园。为纪念符竹庭,1945—1950年赣榆县曾改名竹庭县。

▲王玖兴(1916年一 ),赣榆县海头镇人。1936年,考入国立中央大学(南京大学前身)心理学系。1937年,转武汉大学哲学教育系学习。

1944年秋,王玖兴报考国立西南联大清华研究院,攻读硕士学位,毕业后任该校哲学系哲学史课教员。1940年春,王玖兴赴瑞士夫赖堡大学留学,进修哲学和心理学。1955年夏,取得博士学位。同年秋,就任夫赖堡大学讲师,讲授中国哲学。

1957年6月,王玖兴回国后,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从事西方哲学史,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研究工作。1976年,王玖兴任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兼研究室副主任。翌年,他又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副主任,当选为中华全国西方哲学史学会理事。并先后出席在南斯拉夫、美国、德国召开的国际康德哲学协会国际会和国际黑格尔联合会国际大会。当选为“国际辩证哲学协会”理事会理事,荣任第七届国际康德哲学大会名誉主席。

王玖兴曾任《中国大百科全书》编委会西方哲学史副主编,中华全国西方哲学史学会理事、顾问,上海复旦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兼博士研究生导师,《德国哲学》杂志编委、《黑格尔全集》副主编、《康德哲学》(六卷本)主编。

王玖兴先后在中外刊物上发表数十篇学术论文;出版名著《杜拉迈书目测验研究》(德文版);出版10多本译著,如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下卷,与贺麟合译)、费希特《全部知识学基础》、卢卡奇《理性的毁灭》,雅斯贝斯《生存哲学》等。

▲朱月华(1922一),赣榆县欢墩镇朱孟村人。自幼进私塾学习,16岁当了塾师,教书不到一年,投奔八路军,成为二队二营机枪连战士。曾任班长、排长、连长、副营长、团参谋长等职,参加过锦州、四平、天津等著名战役。1949年9月调任三三八团副团长,1950年7月被任命为三三八团团长,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出色地完成了战斗任务,被授予朝鲜三级国旗勋章。1951年5月后,调任三三七团团长。1953年任师副参谋长,同年5月,任一一三师参谋长。

1954年冬,升任副师长。 1965年3月,升任一一三师师长,授予上校军衔。1968年7月,任三十八军参谋长,1969年7月,升任副军长。1973年5月,升任三十八军军长,同年8月,当选为党代表,出席了中共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1976年3月,调到中央军政大学学习至年底结业。

1978年6月调任五十五军军长。1980年下半年调中央党校学习,结业后,任广州军区副司令员,1987年1月离职休养。

▲王辉(1924一),赣榆县土城人。1938年8月参加抗日同盟会,1939年8月加入中国CP 爱赣榆,为淮河大队战士。历任独立三中队政治宣传委员,长安大队警卫团中队政治指导员、连长、营长,宿迁顺河区区长,淮海大队副大队长,豫皖苏独立三团副团长兼参谋长,48师作战科长,第五兵团工程兵总队参谋长。1952年5月,任中国人民志愿军机械工程兵第六团团工。1953年至1958年留学于苏联(古比雪夫)J1959年回国任工程兵军训处处长。1964年任工程兵五十三师师长,是年12月任二炮通化基地副司令员兼五十三师师长。1967年8月,任河南省军区副司令员。1968年任武汉军区工程兵主任,同年7月任中共河南省委常委兼郑州市委第一书记、革命委员会主任。1975年任武汉军区副参谋长。1977年10月任中共郑州铁路局党委书记。1978年10月,任中共河南省委书记。1979年11月任国务院国防工业办公室副主任、党组副书记。1985年离休。

▲王辅一(1929一),赣榆县城头镇东大坊村人。青少年时代一面读书、一面参加抗日活动,当过儿童团团长、青抗先队长。1944年8月,到山东滨海学习,毕业后参加八路军,先后在山东滨海军区政治部、山东野战军、华东野战军、第三野战军政治部工作,参加过宿北、鲁南、洛阳、开封、淮海、渡江、上海等战役。

新中国成立后,在华东军区、南京军区政治部任秘书、二级秘书(团职)、科长,主要从事文字工作。1969年起,历任南京军区司令部办公室副主任、研究室主任,南京军区百科编审室主任,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编审室副主任、军事科学院百科研究部副部长等职,组织编撰了《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中有关新四军、第三野战军的历史、战史、人物和宋、元、明、清历史条目,参加组织编纂了达1000多万字的《中国军事百科全书》。

他发表的主要著作有《罗炳辉将军传》、《罗炳辉的故事》和《项英传略》等;主编了《新四军事件人物录》、《简明军事百科手册》等等。

1992年,参加编辑的《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分册,被军事科学院评为军事科研成果编辑一等奖。1957年和1990年先后被授予三级解放勋章、独立自由功勋奖章。1988年9月,被中央授予少将军衔,1992年6月被评为研究员,现离休。

江苏省赣榆县赣马镇的坐标是多少

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

赣榆县中心坐标:北纬34°50′,东经119°07′。东滨黄海的海州湾,海岸线长62.5千米,北临山东省日照市和临沂市,西临江苏省徐州市,南靠连云港市区。总面积1408平方千米。2004年底,总人口107.09万人。

县人民政府驻青口镇黄海路,邮编:222100。代码:320721。区号:0518。拼音:GanyuXian。

西、北部为低山丘陵区,高程在35米以上,最高364.4米;东濒海州湾,海岸线长47千米,沿海海积平原高程0.5~3米;过渡带为陇岗洼地和河湖堆积平原。属暖温带季风气候。

历史沿革

夏、商属东夷,周属莒、祝其2国。赣榆县地名始见于秦,当时已置县。汉属赣榆、祝其、利城3县,南北朝置为怀仁县,隋、唐、宋因之,金大定七年(1667)复名赣榆县,元、明、清、民初无变。民国34年(1945)曾改名竹庭县,1950年复名赣榆县至今。现属江苏省连云港市管辖。

赣榆县地夏以前属九夷,商属人(夷)方,西周归莒、祝其2国,春秋属莒、郯,周贞定王元年(前468)归越,安王二十三年(前379)越都迁吴后,为齐、楚2国争夺,唯强都者所有。赣榆地名始于秦(或作“赣揄”),当已置县,隶琅琊郡。前汉在境内置3县,赣榆县治今盐仓城,属琅琊郡;祝其县治今古城,利城县治今利城,同属东海郡。平帝元始元年(公元元年),以赣榆县2000户为扶德侯马宫食邑,县治徙郁洲。新莽时宫死国除地还于县,仍治郁洲。后汉章帝建初五年(80)归东海国。献帝建安三年(198)废赣揄县而升利城为郡,三国魏文帝黄初六年(225)利城郡废为县。晋武帝太康元年(208)复置赣榆县,治艾不城,与祝其、利城同属东海郡。东晋时县为南北交争之地,归属不定,至安帝义熙五年(409)复属晋。南北朝初属刘宋,明帝泰始五年(469)县北部归魏,义塘戍以南仍属刘宋,泰始六年(470)于赣榆县侨置青、冀2州。萧梁武帝中大通二年(530)于今县地置怀仁县,隶南北2青州。东魏孝静帝武定七年(549)归魏,置义塘(郭下)、归义、怀仁3县属南青州义塘郡;上鲜(郭下)、洛要2县属海州武陵郡;赣榆(郭下)、安流、广饶、下密4县属海州东海郡。

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废武陵、义塘2郡,以上鲜、洛要、归义、义塘4县入怀仁县,隶海州。唐高祖武德四年(621)置新乐,怀仁、利城、祝其等9县隶海州,东海、青山、石城、赣榆4县隶环州。六年,省新乐人祝其。八年省祝其、利城入怀仁,废环州,以属县入东海。唐末藩镇割据,海州属兖郓青密节度,昭宗光化二年(899)归准南。五代属南唐,周世宗显德五年(958)入于周。宋代怀仁属准南东路海州,高宗建炎四年(1130)入于金,世宗大定七年(1167)改怀仁为赣榆。元改海州为淮安路海宁州,赣榆属之。明洪武元年(1368)海宁州复名海州,领赣榆县,属直隶准安府。清初赣榆县隶江南省淮安府,世宗雍正二年(1724)升海州为直隶州,赣榆隶之。民国元年(1912)废直隶州,赣榆县属江苏省,民国23年属东海专署。民国28年侵华日军置赣榆县伪政府隶伪淮海特别区(后改为省)。民国29年11月30日,赣榆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隶山东省滨海专署。次年1月,-赣榆县政府-外地,不久解体,民国33年12月在新浦重新成立。民国34年1月,割赣榆、莒南、日照3县边区置芦山县。9月,日本投降,伪县政府解体;赣榆县抗日民主政府进驻青口镇,自此作为县治;芦山县撤消,属区归还原建制。11月26日,赣榆县改名竹庭县。民国36年2月,-赣榆县政府移驻墩尚镇,次年6月14日-新浦,11月7日解体。

1950年10月,滨海专署改称临沂专署,竹庭县复名赣榆,仍隶之。1953年1月赣榆县划归江苏省,隶徐州专区,1983年3月改隶连云港市至今。

金、元置镇、乡;明置4乡,15社,56里;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并为30镇;宣统二年(1910)合为8区,大称市,小称乡;民国23年(1934)编为8区,122乡镇,836保。民国31年初,撤销乡,村直隶于区,全县置为12个区。

建国初年,区划无变。1951年5月,改以序号名区。1956年2月,调整为8区,1镇,66乡。1957年8月始撤区并乡,至1958年4月,置为24乡、1镇,389个农业合作社。同年9月,实行政社合一,全县建为25个人民公社,152个生产大队,1160个生产小队。1962年,划小各人民公社的基本核算单位,全县置29个人民公社,1个公社级带队水库管理处,715个生产大队,3016个生产队。

1983年7月,各人民公社一律改为乡,生产大队改为村,生产队改为村民小组。1990年,全县共置10镇、19乡、一个乡级水库管理处,761个村民委员会、4个工区、8个居民委员会,3267个村民小组。

民国元年(1912)共有462888人,民国33年(1949)共有405656人。

第一次人口普查(1953.7.1),全县共484243人;第二次人口普查(1964.7.1),全县共588729人;第三次人口普查(1982.7.1),全县共794893人;第四次人口普查(1990.7.1),全县共947520人。1990年全县共有247730户,951016人。

2000年,赣榆县辖15个镇、11个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1043940人,其中:青口镇110417海头镇44927赣马镇85301城头镇47992欢墩镇39512沙河镇55229墩尚镇35972石桥镇39646金山镇45975黑林镇40962厉庄镇33772大岭镇30846柘汪镇20492宋庄镇32957罗阳镇34837九里乡25008马站乡30509龙河乡35225土城乡36781门河乡34482夹山乡22955朱堵乡43930殷庄乡26788城南乡36897篮山乡22178班庄乡30350

2013区划调整:赣榆县涉及6个镇

早在2001年,赣榆县就成功撤并了8个乡镇,日前在此基础上,赣榆县再撤3个镇,全县由18个镇减少到15个镇,各镇平均人口由6.11万人扩大到7.34万人,平均面积由76.78平方公里扩展到92.13平方公里。

撤销罗阳镇、墩尚镇,设立新的墩尚镇。两镇合并后,镇区面积128.55平方公里,人口7.7万人,辖29个村委会。

撤销门河镇、城头镇,设立新的城头镇。两镇合并后,人口规模将达到近8.8万人,镇区规模将达117.5平方公里,辖43个村委会。

撤销欢墩镇、班庄镇,设立新的班庄镇。两镇合并后,不但人口翻了一番,将近10万人,而且地域面积也将增加近一倍,达175.61平方公里,新的班庄镇也将成为赣榆全县面积最大的镇,辖44个村委会。

2014年区划调整,撤销赣榆县,设立连云港市赣榆区

2020年8月24日,农业农村部推选赣榆区作为“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县。

2020年6月,赣榆区列入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山东片区)。

2019年11月13日,生态环境部授予赣榆区第三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称号。

2019年1月3日,农业农村部认定赣榆区为全国第三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邮编号是什么

赣榆县中心坐标:北纬34°50′,东经119°07′。东滨黄海的海州湾,海岸线长62.5千米,北临山东省日照市和临沂市,西临江苏省徐州市,南靠连云港市区。总面积1408平方千米。2004年底,总人口107.09万人。

县人民政府驻青口镇黄海路,邮编:222100。代码:320721。区号:0518。拼音:Ganyu Xian。

西、北部为低山丘陵区,高程在35米以上,最高364.4米;东濒海州湾,海岸线长47千米,沿海海积平原高程0.5~3米;过渡带为陇岗洼地和河湖堆积平原。属暖温带季风气候。

行政区划

赣榆县辖18个镇:青口镇、柘汪镇、石桥镇、金山镇、黑林镇、厉庄镇、海头镇、塔山镇、赣马镇、班庄镇、城头镇、门河镇、城西镇、欢墩镇、宋庄镇、沙河镇、墩尚镇、罗阳镇;1个园艺场(沙河子园艺场),1个盐场(青口盐场),1个海洋经济开发区(江苏省赣榆海洋经济开发区)。

历史沿革

夏、商属东夷,周属莒、祝其2国。赣榆县地名始见于秦,当时已置县。汉属赣榆、祝其、利城3县,南北朝置为怀仁县,隋、唐、宋因之,金大定七年(1667)复名赣榆县,元、明、清、民初无变。民国34年(1945)曾改名竹庭县,1950年复名赣榆县至今。现属江苏省连云港市管辖。

赣榆县地夏以前属九夷,商属人(夷)方,西周归莒、祝其2国,春秋属莒、郯,周贞定王元年(前468)归越,安王二十三年(前379)越都迁吴后,为齐、楚2国争夺,唯强都者所有。赣榆地名始于秦(或作“赣揄”),当已置县,隶琅琊郡。前汉在境内置3县,赣榆县治今盐仓城,属琅琊郡;祝其县治今古城,利城县治今利城,同属东海郡。平帝元始元年(公元元年),以赣榆县2000户为扶德侯马宫食邑,县治徙郁洲。新莽时宫死国除地还于县,仍治郁洲。后汉章帝建初五年(80)归东海国。献帝建安三年(198)废赣揄县而升利城为郡,三国魏文帝黄初六年(225)利城郡废为县。晋武帝太康元年(208)复置赣榆县,治艾不城,与祝其、利城同属东海郡。东晋时县为南北交争之地,归属不定,至安帝义熙五年(409)复属晋。南北朝初属刘宋,明帝泰始五年(469)县北部归魏,义塘戍以南仍属刘宋,泰始六年(470)于赣榆县侨置青、冀2州。萧梁武帝中大通二年(530)于今县地置怀仁县,隶南北2青州。东魏孝静帝武定七年(549)归魏,置义塘(郭下)、归义、怀仁3县属南青州义塘郡;上鲜(郭下)、洛要2县属海州武陵郡;赣榆(郭下)、安流、广饶、下密4县属海州东海郡。

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废武陵、义塘2郡,以上鲜、洛要、归义、义塘4县入怀仁县,隶海州。唐高祖武德四年(621)置新乐,怀仁、利城、祝其等9县隶海州,东海、青山、石城、赣榆4县隶环州。六年,省新乐人祝其。八年省祝其、利城入怀仁,废环州,以属县入东海。唐末藩镇割据,海州属兖郓青密节度,昭宗光化二年(899)归准南。五代属南唐,周世宗显德五年(958)入于周。宋代怀仁属准南东路海州,高宗建炎四年(1130)入于金,世宗大定七年(1167)改怀仁为赣榆。元改海州为淮安路海宁州,赣榆属之。明洪武元年(1368)海宁州复名海州,领赣榆县,属直隶准安府。清初赣榆县隶江南省淮安府,世宗雍正二年(1724)升海州为直隶州,赣榆隶之。民国元年(1912)废直隶州,赣榆县属江苏省,民国23年属东海专署。民国28年侵华日军置赣榆县伪政府隶伪淮海特别区(后改为省)。民国29年11月30日,赣榆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隶山东省滨海专署。次年1月,国民党赣榆县政府流亡外地,不久解体,民国33年12月在新浦重新成立。民国34年1月,割赣榆、莒南、日照3县边区置芦山县。9月,日本投降,伪县政府解体;赣榆县抗日民主政府进驻青口镇,自此作为县治;芦山县撤消,属区归还原建制。11月26日,赣榆县改名竹庭县。民国36年2月,国民党赣榆县政府移驻墩尚镇,次年6月14日流亡新浦,11月7日解体。

作文:赣榆——家乡的名人

邮编:222000

赣榆县中心坐标:北纬34°50′,东经119°07′。东滨黄海的海州湾,海岸线长62.5千米,北临山东省日照市和临沂市,西临江苏省徐州市,南靠连云港市区。总面积1408平方千米。2004年底,总人口107.09万人。

县人民政府驻青口镇黄海路,邮编:222100。代码:320721。区号:0518。拼音:Ganyu Xian。

西、北部为低山丘陵区,高程在35米以上,最高364.4米;东濒海州湾,海岸线长47千米,沿海海积平原高程0.5~3米;过渡带为陇岗洼地和河湖堆积平原。属暖温带季风气候。

历史沿革

夏、商属东夷,周属莒、祝其2国。赣榆县地名始见于秦,当时已置县。汉属赣榆、祝其、利城3县,南北朝置为怀仁县,隋、唐、宋因之,金大定七年(1667)复名赣榆县,元、明、清、民初无变。民国34年(1945)曾改名竹庭县,1950年复名赣榆县至今。现属江苏省连云港市管辖。

赣榆县地夏以前属九夷,商属人(夷)方,西周归莒、祝其2国,春秋属莒、郯,周贞定王元年(前468)归越,安王二十三年(前379)越都迁吴后,为齐、楚2国争夺,唯强都者所有。赣榆地名始于秦(或作“赣揄”),当已置县,隶琅琊郡。前汉在境内置3县,赣榆县治今盐仓城,属琅琊郡;祝其县治今古城,利城县治今利城,同属东海郡。平帝元始元年(公元元年),以赣榆县2000户为扶德侯马宫食邑,县治徙郁洲。新莽时宫死国除地还于县,仍治郁洲。后汉章帝建初五年(80)归东海国。献帝建安三年(198)废赣揄县而升利城为郡,三国魏文帝黄初六年(225)利城郡废为县。晋武帝太康元年(208)复置赣榆县,治艾不城,与祝其、利城同属东海郡。东晋时县为南北交争之地,归属不定,至安帝义熙五年(409)复属晋。南北朝初属刘宋,明帝泰始五年(469)县北部归魏,义塘戍以南仍属刘宋,泰始六年(470)于赣榆县侨置青、冀2州。萧梁武帝中大通二年(530)于今县地置怀仁县,隶南北2青州。东魏孝静帝武定七年(549)归魏,置义塘(郭下)、归义、怀仁3县属南青州义塘郡;上鲜(郭下)、洛要2县属海州武陵郡;赣榆(郭下)、安流、广饶、下密4县属海州东海郡。

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废武陵、义塘2郡,以上鲜、洛要、归义、义塘4县入怀仁县,隶海州。唐高祖武德四年(621)置新乐,怀仁、利城、祝其等9县隶海州,东海、青山、石城、赣榆4县隶环州。六年,省新乐人祝其。八年省祝其、利城入怀仁,废环州,以属县入东海。唐末藩镇割据,海州属兖郓青密节度,昭宗光化二年(899)归准南。五代属南唐,周世宗显德五年(958)入于周。宋代怀仁属准南东路海州,高宗建炎四年(1130)入于金,世宗大定七年(1167)改怀仁为赣榆。元改海州为淮安路海宁州,赣榆属之。明洪武元年(1368)海宁州复名海州,领赣榆县,属直隶准安府。清初赣榆县隶江南省淮安府,世宗雍正二年(1724)升海州为直隶州,赣榆隶之。民国元年(1912)废直隶州,赣榆县属江苏省,民国23年属东海专署。民国28年侵华日军置赣榆县伪政府隶伪淮海特别区(后改为省)。民国29年11月30日,赣榆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隶山东省滨海专署。次年1月,-赣榆县政府-外地,不久解体,民国33年12月在新浦重新成立。民国34年1月,割赣榆、莒南、日照3县边区置芦山县。9月,日本投降,伪县政府解体;赣榆县抗日民主政府进驻青口镇,自此作为县治;芦山县撤消,属区归还原建制。11月26日,赣榆县改名竹庭县。民国36年2月,-赣榆县政府移驻墩尚镇,次年6月14日-新浦,11月7日解体。

1950年10月,滨海专署改称临沂专署,竹庭县复名赣榆,仍隶之。1953年1月赣榆县划归江苏省,隶徐州专区,1983年3月改隶连云港市至今。

金、元置镇、乡;明置4乡,15社,56里;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并为30镇;宣统二年(1910)合为8区,大称市,小称乡;民国23年(1934)编为8区,122乡镇,836保。民国31年初,撤销乡,村直隶于区,全县置为12个区。

建国初年,区划无变。1951年5月,改以序号名区。1956年2月,调整为8区,1镇,66乡。1957年8月始撤区并乡,至1958年4月,置为24乡、1镇,389个农业合作社。同年9月,实行政社合一,全县建为25个人民公社,152个生产大队,1160个生产小队。1962年,划小各人民公社的基本核算单位,全县置29个人民公社,1个公社级带队水库管理处,715个生产大队,3016个生产队。

1983年7月,各人民公社一律改为乡,生产大队改为村,生产队改为村民小组。1990年,全县共置10镇、19乡、一个乡级水库管理处,761个村民委员会、4个工区、8个居民委员会,3267个村民小组。

民国元年(1912)共有462888人,民国33年(1949)共有405656人。

第一次人口普查(1953.7.1),全县共484243人;第二次人口普查(1964.7.1),全县共588729人;第三次人口普查(1982.7.1),全县共794893人;第四次人口普查(1990.7.1),全县共947520人。1990年全县共有247730户,951016人。

2000年,赣榆县辖15个镇、11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1043940人,其中: 青口镇 110417 海头镇 44927 赣马镇 85301 城头镇 47992 欢墩镇 39512 沙河镇 55229 墩尚镇 35972 石桥镇 39646 金山镇 45975 黑林镇 40962 厉庄镇 33772 大岭镇 30846 柘汪镇 20492 宋庄镇 32957 罗阳镇 34837 九里乡 25008 马站乡 30509 龙河乡 35225 土城乡 36781 门河乡 34482 夹山乡 22955 朱堵乡 43930 殷庄乡 26788 城南乡 36897 篮山乡 22178 班庄乡 30350 

2013区划调整: 赣榆县 涉及6个镇

早在2001年,赣榆县就成功撤并了8个乡镇,日前在此基础上,赣榆县再撤3个镇,全县由18个镇减少到15个镇,各镇平均人口由6.11万人扩大到7.34万人,平均面积由76.78平方公里扩展到92.13平方公里。

撤销罗阳镇、墩尚镇,设立新的墩尚镇。两镇合并后,镇区面积128.55平方公里,人口7.7万人,辖29个村委会。

撤销门河镇、城头镇,设立新的城头镇。两镇合并后,人口规模将达到近8.8万人,镇区规模将达117.5平方公里,辖43个村委会。

撤销欢墩镇、班庄镇,设立新的班庄镇。两镇合并后,不但人口翻了一番,将近10万人,而且地域面积也将增加近一倍,达175.61平方公里,新的班庄镇也将成为赣榆全县面积最大的镇,辖44个村委会。

2014年区划调整,撤销赣榆县,设立连云港市赣榆区

2020年8月24日,农业农村部推选赣榆区作为“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县。

2020年6月,赣榆区列入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山东片区)。

2019年11月13日,生态环境部授予赣榆区第三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称号。

2019年1月3日,农业农村部认定赣榆区为全国第三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

2、许鼎霖(1857一1915年),字九香,赣榆县城南人。光绪八年(1882年)中举,光绪十六年(1890年)受命为内阁中书,充本衙门撰文。光绪十九年(1893年)为秘鲁领事官。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至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调皖先后任盐运使、庐州知府、署理风阳知府、大通税监、安徽道员,代理芜湖道署务。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调浙江省任洋务局总办。宣统二年(1911年)初任本溪湖煤铁公司督办、盐政正监督、奉天交涉使。1913年初加入国民党,为江苏省议会议员。1914、1915年任苏北荡营垦务督办、江北贩务主办。1915年10月15日,许鼎霖病逝于上海。

成就荣誉

许鼎霖字帖之简介

许鼎霖曾参加"君主立宪"运动,光绪二十二年(1906年)他组织项备立宪公会任会董。宣统元年(1909年)9月筹办江苏省咨议局任总会办,宣统二年(1910年)又充任北京资政院议员。宣统三年(1911年)任资政院总裁数日。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八月,许鼎霖和南通的张謇创办耀徐玻璃公司,和严信厚等在海州创办海丰面粉公司。宣统二年(1910年),许鼎霖创办赣丰机器油饼厂。此外,又分别与张謇、严信厚合伙经营镇江开成铅笔罐厂、赣榆海赣垦牧公司、上海同利机器纺织洋线麻袋公司、上海大达外江轮船公司,并向北京博利呢革厂、景德镇江西瓷业公司等企业投资。为表彰他办实业的功绩,清政府多次予以嘉奖,授予他"正二品"的官,宣统三年又晋升为一品,与张謇、沈云霈同为"实业救国"的"苏北三大名流"。

许与张謇

许鼎霖与张謇同被誉为近代江北名流。两人早年相识,结下深厚友谊。在其后的三十年中,志同道合,精诚合作,致力于实业救国、清末立宪,导淮赈灾等事业。许鼎霖受张謇实业救国思想影响,从1904年起,两人先后合办耀徐玻璃公司、镇江笔铅公司,上海大达轮船轮步公司等企业,共同探索兴业救国之路。在清末立宪中,两人同属立宪派重要活动分子,积极合作,倡导立宪。 张謇题写许鼎霖墓志铭

许鼎霖私家花园

清末状元、著名实业家张謇和许鼎霖交往深厚,一次,张謇从南通来赣榆拜访许鼎霖,晚宴后,两人在小花园里散步,张謇雅兴甚浓,随口吟诗一首。许鼎霖大加赞赏,吩咐佣人回去布置书房。稍后,他们回到书房,又请来几位文人,提议在座文友各和诗一首。忽然,从梁上飘下一笺,许鼎霖拾起一看,朗声读道:

绿树红楼又一村,邻家姊妹共论文。

新愁万种随流水,旧事无端怨浮云。

千树梅开苏小墓,一庭草长岳王坟。

可怜夜半浙东雨,湿透吴绫百褶群。

念罢,许鼎霖笑着说:"我家白狐仙人,欢迎远方客人到来,特献诗一首,见笑。"说得众人哈哈大笑。原来,这是许鼎霖事先安排好的。对这件事,后来,曾有人写诗讽之曰:

学步邯郸失故踪,野狐痴望蜕前容。

灵山终比天涯远,燃尽心香梦未通。

墓志铭字帖

许鼎霖墓志铭字帖为中华民国38年(1949)3月初版,商务印书馆印刷发行,当时定价8元,宣纸印刷,书纵32厘米,横18厘米,共计28页,700多个字,内容全,只是书的封面、封底有几处轻微破损,但未缺字,品相较好。该书为竖排右开本,线装。首页内容从右至左为:清故光禄大夫、奉天交涉使许君墓志铭,义宁陈三立撰,南通张謇书。墓志铭从许鼎霖的个人简介写起,全面介绍了清末赣榆名人许鼎霖由科举考试进入仕途、再到驻外使节、创办实业等有关事迹。

有关许鼎霖的实物在赣榆保存甚少,《许鼎霖墓志铭》字帖对许鼎霖研究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

文章标签: # 赣榆县 # 赣榆 # 民国